首页 > 清风苑 > 榜样 正文

榜样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困难面前顶得上去

记浙江省浦江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沈建新

稿件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 2025-02-08 09:51:42

1.jpeg

图为沈建新(中)在某涉案场所开展实地取证。朴济清 摄

  冬天的夜,寒气袭人。浙江省浦江县纪委监委某办案组的会议室依旧亮着灯。“今天的谈话,为查清案件事实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我们要趁热打铁,继续完善证据链……”晚上10点,在结束了一天的谈话工作后,浦江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沈建新和同事们梳理总结工作进展,讨论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2017年进入纪检监察系统以来,沈建新一直奋战在正风反腐第一线。他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困难面前顶得上去,主办了多起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多次被上级纪委监委抽调查办大案要案,为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了力量。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沈建新先后获评浙江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2022年9月,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嘉奖。

  直面挑战,主办全县首例留置案

  2017年2月,根据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在浦江县人民检察院反贪战线工作了近10年的沈建新,转隶至县纪委监委,成为一名纪检监察“新兵”。很快,他就迎来了转隶后的第一个挑战——主办全县首例留置案。

  “王某某是某镇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站聘用人员,其是否属于监察对象?监察机关能否对其立案调查?……”针对某镇移送的王某某挪用经手款项等问题线索,沈建新立即带领办案人员进行研判。

  王某某的主要职责是向辖区商户收取相关费用并进行保管和上交,办案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一致认定其履行的是政府管理职责,行使的是公权力,属于监察机关的监察对象。鉴于王某某挪用经手款项的部分事实和证据已经被掌握,而且其存在外逃风险,浦江县监委对其立案调查并采取留置措施。

  彼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正在试点阶段,留置相关文书如何使用?调查措施怎样执行?监察和检察工作如何衔接?……一道道难题摆在沈建新面前。“既然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就要努力把每一个环节都做扎实,争取为后续办理类似案件积累经验。”他带着2名“老纪检”和2名转隶干部,认真学习新出台的规定,迅速将过去单一的执纪或执法理念转变为纪法贯通理念。对于办案过程中使用的每一种调查措施,沈建新都带领办案人员审慎研究、精细规划,确保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在沈建新的精心组织和办案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该案从采取留置措施到移送审查起诉仅用了16天。经查,王某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累计153万余元。最终,王某某因犯挪用公款罪,被浦江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在办理该案的过程中,沈建新还带领办案人员深挖相关线索,严肃查处了个别公职人员向办事群众索要好处费等违纪违法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许。针对案件暴露出的辖区市场商户租金、履约保证金、卫生费等非税收入收缴中的监管漏洞,沈建新督促属地乡镇以案促改、完善制度,并推动全县实行非税收入电子化缴费。现在,商户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将应缴费用直接转入政府相关账户,减少了现金收缴可能引发的廉洁风险,为公款保管上了一把“安全锁”。

  做实初核,为后续审查调查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浦江县纪委监委收到群众反映该县医疗系统某领导干部受贿问题线索,立即成立核查组,由沈建新带队进行初核。

  沈建新带领办案人员通过查询、调取有关信息,发现向被核查对象行贿的多为医疗器械供应商代表,其中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反调查能力。在办案人员谈话了解情况时,他们只承认送过烟酒、土特产或者请吃消费,坚决否认送过现金或贵重物品。沈建新认真分析行贿人心理,发现其不肯交代大额行贿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被追究刑事责任。于是,他设身处地地宣讲有关政策法规,并运用实际案例引导行贿人通过检举立功来减轻或免除处罚,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外查所获信息,沈建新发现了被核查对象使用他人银行卡进行交易的情况。他指导办案人员循线追踪,掌握了被核查对象使用下属银行卡收受贿赂的事实和证据。

  得益于初核取得的扎实成果,该案启动立案审查调查程序后,沈建新通过讲好“政策课”“纪法课”“亲情课”,促使被审查调查对象在被留置翌日就交代了收受医疗器械供应商代表、医药代表等人贿赂近百万元的违纪违法事实。

  查处不是目的,规范才是根本。针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公立医院医疗器械和药品采购不规范、对干部监管不严、廉政教育不到位等问题,沈建新带领同事们认真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向职能部门发出纪检监察建议,推动案发单位修订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关键岗位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相关制度,完善医疗设备、医用耗材、后勤物资采购以及评审专家库管理等规定,防范违纪违法问题发生。

  勤修“内功”,让每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沈建新常说:“一个知识贫乏的纪检监察干部,是难以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需要的。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把案件办成经得起检验的精品案。”他不仅熟知党纪、法规,而且每天都会腾出时间学习经济、历史、心理等各领域知识,为办理各种类型疑难复杂案件做好知识储备。爱学习、肯钻研、业务熟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日积月累的学习,既拓展了沈建新的知识面,也帮助他在谈话过程中迅速找到与谈话对象的共同话题,为后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有一次,在与某被审查调查对象谈话过程中,沈建新了解到他的孩子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拥有社会工作师(中级)资格的沈建新便以此为切入点,与被审查调查对象深入交流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双方原本对立的关系很快得到缓和。考虑到审查调查可能会对被审查调查人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利影响,沈建新在请示领导后,协调有关单位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这一举动让被审查调查对象深受感动,他逐渐打开心扉,如实交代了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

  沈建新不仅自己勤修“内功”,还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们。他认真总结多年的办案经验,将办案各环节中的注意事项、程序规范等制成手册,帮助办案同志尤其是纪检监察“新兵”快速掌握工作方法。他还通过集中上课、面对面教授、专题指导等方式,“手把手”地培养了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案件主办人。(通讯员 洪小岚)

>>><<<